1997
-
獲得太空計畫室(今國家太空中心)補助,正式開工興建第一座天文台建築
1999
-
08月13日,第一座建築(SLT)完工,正式完工驗收啟用,鹿林天文台正式成立
-
安裝測試自行設計製造的 76 公分超輕型望遠鏡,並於次年開始測試觀測
2000
-
03月23日,臺美掩星計畫 (Taiwanese-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, TAOS) 啟動,第一座望遠鏡安裝在鹿林前山觀測站
2002
-
八月,TAOS 第二座望遠鏡於鹿林山完成安裝
-
九月,鹿林天文台控制中心落成
-
鹿林 1 米望遠鏡(LOT)開光
-
12月25日,中央大學研究生陳秋雯與張智威藉由 LOT 發現台灣首顆小行星
2003
-
一月,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一米望遠鏡正式對外開放申請觀測
-
首次觀測到伽瑪射線爆(GRB)光學餘暉
-
LOT參與WET及WEBT兩大全球望遠鏡聯測網
-
鹿林發射線巡天觀測計畫(LELIS)
-
七月,LOT 加入伽瑪射線爆光學餘暉觀測的行列,並與日本、大陸以及韓國的天文台合作成立了東亞伽瑪射線爆測網(EAFON),在3年的觀測時間內,LOT對41個伽瑪射線爆進行光學後續觀測,並成功的觀測15個伽瑪射線爆光學餘暉。
-
08月23日,成大紅色精靈極低頻無線電波偵測系統(ELF)完成安裝
-
10月30日,台灣超新星巡天計畫(TSS)首次發現超新星 2003lz
2004
-
陳英同、黃癸雲、林忠義、林宏欽利用LOT連續發現三個超新星 SN2004cy、SN2003lz、SN2004ee
-
01月01日,LOT 第一篇 Sci 發表 (by prof. CY Huang)
-
四月,TAOS第三座望遠鏡於鹿林山完成安裝
2009
-
四月,LUSS 計畫結束,至2009年止共發現約800顆小行星
2011
-
LOT三色同步偏振成像儀 TRIPOL 開光
-
自製近紅外相機 NCUCAM1 開光
-
04月18日,暌違8年,台灣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(2002 WT18)終於得到永久編號 259110
2012
-
0.35 米望遠鏡 (L35) 啟用
-
03月17日,清華大學物理系於鹿林天文台進行天文觀測實習時意外"獨立"發現超新星 2012aw
2013
-
07月24日,北一女中師生利用LOT拍攝到SN 2013ej爆發前最早的影像
2017
-
十一月,Lulin-WildField-Telescope (LWT) 啟用
2021
-
09月29日,中央大學林忠毅博士與台北天文館合作的 RoLIFE 望遠鏡啟用
2022
-
六月,中央研究院 Lulin-ASIAA Telescope for Transients and Education (LATTE) 啟用